首页 资讯 正文

金华:深挖地域特色、抢抓保护机遇,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融合发展

体育正文 73 0

金华:深挖地域特色、抢抓保护机遇,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融合发展

金华:深挖地域特色、抢抓保护机遇,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融合发展

潮(cháo)新闻客户端 记者 徐文罡 蔡滢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村落(cūnluò)(cūnluò)保护利用(lìyòng)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quánguó)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推进会和全省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部署要求,总结成效、交流经验,进一步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助力缩小“三大差距”。6月24日-25日,全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现场推进会在丽水(líshuǐ)松阳召开。 会上,金华市住房和城乡(chéngxiāng)建设局以(yǐ)《深挖地域特色(tèsè) 抢抓保护机遇 推动传统村落(cūnluò)保护利用(lìyòng)融合发展》为主题作(zuò)经验发言。近年来,金华市立足地域特色,多维度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路径,目前拥有163个传统村落、1885处历史建筑、422处传统建筑,传统村落立法、活化利用传统建筑等相关经验做法连续两年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清单。 创新多级保护,筑牢传统村落保护根基(gēnjī) 金华(jīnhuá)创新健全规划、保护名录体系,率先推进建筑分类保护,全力(quánlì)打造传统村落保护的金华样板。 构建多级规划体系。坚持“全域(quányù)统筹、分类施策”,市级层面编制《金华市传统(chuántǒng)村落保护与利用规划》,创新出台《金华市县域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总体规划编制纲要(gāngyào)》,2021年就实现县域总体规划全覆盖,成功助力兰溪(lánxī)、浦江、武义3地列入国家、省级(shěngjí)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县名录,同时高质量编制村级保护发展规划,做到“一村一规划、一村一特色”,率先在全省构建市、县、村三级(sānjí)规划体系。 健全(jiànquán)多级保护名录体系。制定《传统(chuántǒng)村落(cūnluò)(cūnluò)名录申报认定办法》《传统村落评价标准》《传统建筑认定标准》,共公布31个(gè)市级传统村落、422处传统建筑,健全了国家、省、市三级传统村落保护体系,构建起“文保单位-历史建筑-传统建筑”的保护框架,严格落实层级体系保护。 分类保护古建筑(jiànzhù)(jiànzhù)。针对浙中民居建筑特点,创新制定《婺州民居保护利用(lìyòng)导则(dǎozé)》《金华市(jīnhuáshì)传统建筑分类保护办法》《金华市历史建筑分类保护技术导则》等规范技术指引,对保护建筑实施三类保护,重点保护一类,创新二、三类活化利用途径。围绕婺派建筑保护利用,形成议事机构、婺派建筑学会、研究中心多层次建筑研究管理主体,大力推进婺派建筑传统文化(wénhuà)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 强化保障支撑,构建高效保护利用体系(tǐxì) 金华紧紧抓住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机遇(jīyù),从机制、资金(zījīn)、人才等方面入手,构建起高效的保护利用体系。 强化机制保障。继2019年(nián)(nián)《金华市传统村落保护(bǎohù)条例》施行后,2024年制定《金华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2025年启动《金华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保护管理办法》立法调研,不断完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de)制度体系。 强化资金统筹。2025年是金华(jīnhuá)市区传统(chuántǒng)村落保护(bǎohù)专项行动收官之年,经过10年项目实施,截至(jiézhì)目前已下达市级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资金7700余万元,实施39个传统村落保护提升项目,共(gòng)修复341栋古建筑、完成2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同时,启动《金华市区历史建筑保护资金管理办法》制定工作(gōngzuò),推动保护工作从村落整体向建筑单体延伸,实现更精细化的保护。 强化人(rén)(rén)才支撑。开展两批次传统建筑工匠专题培训,举办传统建筑工匠比武竞赛,创新“以赛代评”、“破格选拔”机制(jīzhì),有(yǒu)85人获得高级工职称(zhíchēng)、3人获得技师职称、3人获得技术标兵、6人获得技术能手,形成学校培训、职业认证、技能评定和市场运营的良性循环机制,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人才支撑。 深化(shēnhuà)融合提升,激活传统村落内生动力 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金华注重与旅游、产业(chǎnyè)等融合(rónghé)发展,不断激活传统村落内生动力。 多维度推进建筑保护(bǎohù)(bǎohù)改造。以塑造有乡愁的村落(cūnluò)为目标,将“传统建筑修缮+闲置农房盘活+文化保护传承”有机结合,推动文化资源转化利用。如磐安的“共享农屋·磐安山居”,采取(cǎiqǔ)“农户(nónghù)(nónghù)+合作社+社会资本”“农户+社会资本”“农户+合作社”“农户+农家乐”4类合作模式,激活村民闲置农屋2130户,为农户盘活收益2400多万元,实现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多渠道参与村落保护(bǎohù)利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和显化传统文化价值(jiàzhí)的功能,通过自营、出租、入股、合作(hézuò)等多种经营方式,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农人”、强村(qiángcūn)公司、国有平台、社会资本等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如武义县山下鲍村创新“青村合伙人”机制,以场地租赁、资金扶持(fúchí)降低青年创业(chuàngyè)门槛,破解传统村落招商难题,形成“政府(zhèngfǔ)引导、创客赋能、村民参与”的多方共赢格局,为传统村落注入新活力。 多形式构建村落(cūnluò)产业平台。聚焦人才培育(péiyù)与产业创新双向赋能,一方面,总结浦江县新光村经验,构建“外部(wàibù)引智+在地孵化(fūhuà)”双向人才培育体系,通过开设“乡村运营官(yùnyíngguān)”专题培训班,以“传帮带”模式培育本土化专业运营团队(tuánduì),夯实村落发展人才根基;另一方面(lìngyìfāngmiàn),推广义乌市李祖村做法,将传统建筑改造为旅游创客基地,创新引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色产品,同步设置本地特色产品展示区,打造“国际元素+本土特色”融合的文旅业态(yètài),形成“以产兴村、以业富民”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传统村落注入强劲动能。
金华:深挖地域特色、抢抓保护机遇,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融合发展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